发表: 2025-04-29 13:26:33 | 更新: 2025-04-29 13:26:33
【中国观察2025年4月29讯】这个春天,加拿大的风向变了,但变得是风,还是命运?当你看到街头的红枫依旧宁静,而国会大厦的椅席却悄然重排;当你看到媒体齐声高喊“自由党胜利”,却不自觉想问:他们真的赢了吗?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选举,这是一次对民意裂痕的深度揭示,更是一次“反川普牌”操弄下的权力更迭秀。但在政党版图重新染色的背后,加拿大真能继续走一条“大家拿”的左派之路吗?从这一刻起,一场没有硝烟的“全国撕裂”已悄然开始。
加拿大最新一轮国会选举落下帷幕,自由党在全部343个席位中赢得168席,虽然成为议会第一大党,但仍未跨越172席的执政门槛,不得不走向联合组阁的现实困局。这一次,看似是左派自由党的“回潮胜利”,但更像是一场用“反川普情绪”堆砌起来的虚假高峰,一旦激情褪去,留下的是更加棘手的政治现实和深层裂痕。
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结果:自由党虽然增加了16席,但保守党却增加了24席,增长幅度更大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加拿大社会的右倾力量并未退场,相反,它在青年人群体中悄然壮大。根据数据显示,在18至34岁的年轻人中,保守党的支持率已超过自由党,达到44%,其中在年轻男性中支持率更是大幅领先。这与美国年轻群体越来越倾向保守主义的现象不谋而合,加拿大的“觉醒年代”似乎也已悄悄到来。
更应引起警觉的是极左派系的集体溃败——新民主党从25席锐减至7席,党魁辛格不仅失去了国会席位,还黯然宣布辞职;绿党也从原本的两席缩水为一席。这一趋势并非简单的党派消长,而是一种政治倾向的收缩:极端左翼的议程失去了民众的耐心和信任,他们的支持者转而投向了更具实际掌控力的自由党,造成后者“膨胀”的假象。这正是一次“左中右”再洗牌的结果,而非左翼纯粹的胜利。
自由党新党魁卡尼显然深谙“造势之术”。他的选战核心几乎全是围绕“反川普”展开,一时间“抗川”成了自由党的口号牌坊。然而,在加拿大国内通胀高企、住房危机恶化、能源矛盾尖锐的现实面前,这种转移视线的竞选策略或许能赢得短暂掌声,却难以解决结构性难题。
更讽刺的是,保守党主席博励治原本一度被视为可望执政的有力竞争者,但最终却连自己的议席也未能保住,败给自由党候选人。这一结果既暴露出保守党在领袖人选上的软肋,也揭示了其“建制派”气质难以激发基层热情。博励治的败选感言甚至还批评了川普总统,这不仅在当前右翼民意高涨的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,更在战略上彻底失去了核心民意的支持。
如果说政治上卡尼暂时占得上风,那么在经济与地缘格局上,他将很快面对现实反噬。加拿大有77%的出口产品流向美国,其军事安全依赖于北约体系——实质由美国撑腰;再加上两个能源大省阿尔伯塔和萨斯喀彻温全数倒向保守党,这种“经济左派,结构右倾”的全国格局,注定不会带来安稳执政。阿尔伯塔人甚至公开喊出“加入美国”的呼声,这绝不是一句戏言,而是对联邦制度失望的怒吼。
阿尔伯塔是加拿大能源心脏,其石油产量占全国八成以上,而卡尼却是一位脱离民生的“气候特使”——曾任英国银行家、联合国官员,其职业履历光鲜却距离加拿大本土现实过于遥远。他在成年之后多数时间生活在外国,从未真正竞选过任何公职,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更停留在纸上谈兵的“绿色新政”幻想之中。这样的总理,能否撑得起这个资源依赖型国家的未来?
卡尼的“蜜月期”恐怕短得可怜。一旦反美情绪的泡沫破裂,他不仅需要面对经济账单、外交僵局、能源纠纷,还要应对日益增长的保守派青年力量和日趋尖锐的联邦分裂风险。这场胜利,注定将很快变成一次执政能力的深度拷问。
结语:
一个国家的未来,不该由媒体口号决定,也不该由短暂情绪左右。加拿大的这次选举,是一次被“反川普”政治操弄下的集体误判。自由党赢了选票,却未赢得真正的民心;卡尼登上权力高峰,却站在了一座摇摇欲坠的左翼高塔上。从今天起,加拿大的麻烦才刚刚开始。胜选,并不等于安全着陆;而这个国家,是否真要滑向“大家拿”的集体幻觉,还需时间来给出冷酷的答案。
分享 Facebook | Twitter | Whatsapp | Linkedin 人气: 42
2017 - 2020 内容索引 |
内幕 | 白宫 | 北京 | 禁闻 | 透视 | 焦点 | 贸战 | 高层 | 要闻 | 动向 | 秘闻 | 社会 | 国际 | 华为 | 朝核 | 奇闻 | 观察 | 时事 | 政局 | 经济 | 官场 | 视频 |